研究队伍 IJRCFPP 校内专职研究人员
发布日期:2020-08-12 预览次数:1333
马海乐

姓 名:马海乐
性 别:
职 务:院长
职 称:二级教授
导师资格:博导
联系电话:---
E - mail:mhl@ujs.edu.cn

 

简   历:学习经历:
1981-1985年于西北农学院(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读本科;
1987-1990年于西北农业大学(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93-1996年于江苏理工大学(现江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7-1999年无锡轻工大学(现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
2005-2006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85-1996年于西北农业大学任教;
1996至今在江苏大学任教,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2007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校产业办副主任;
2007-2017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首任院长,农产品加工工程研究院首任院长;
2017-2020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2018至今食品物理加工研究院院长。
科研平台任职:
农业部蔬菜脱水加工技术集成基地 主任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研发分中心 主任
江苏省食品物理加工重点实验室 主任
江苏省食品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任
江苏省食品智能制造装备工程实验室 主任
江苏省农产品生物加工与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任
江苏省食品先进制造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委员
学术兼职:兼任21个学术团体职务、11个国际国内核心学术期刊的编委,列出部分兼职如下: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装备与智能制造分会理事长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食品与包装机械工业协会果蔬保鲜加工机械分会副会长
中国食品与包装机械工业协会中央厨房工程与装备委员会副会长
江苏省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
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 (SCI期刊,JCR一区))编委

Foods(SCI期刊)编委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期刊)编委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EI期刊) 编委

《食品科学》(EI期刊) 编委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栏目主编

主讲课程:

博士研究生:现代食品物理加工技术与装备

硕士研究生:食品色彩化学

本科生: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本科一流课程)

研究方向:1.食品物理加工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
2.食品功能特性与功能食品开发;
3.食品装备与智能制造
研究领域:1.系统开展食品物理加工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将声、光、磁等现代物理技术应用于食品生物制造(酶解、发酵、提取等)和农产品初加工(杀菌、干燥、保鲜等)。2010年获批建设“江苏食品物理加工重点实验室”,2018年组建“江苏大学食品物理加工研究院”,保障了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2015年领导的“食品物理加工技术及装备”团队获批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从2014年起创办了年会制的“金山食品物理加工高端论坛”,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

2.深入开展食品功能特性与功能食品开发研究工作,2003年获批建设“江苏省农产品生物加工与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果在10余家企业成功应用,研发出活性蜂胶和功能多肽两个系列新产品畅销20余年,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重点开展食品装备与智能制造的设计理论研究与装备研制工作,2009年以来,先后建成了“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研发分中心”、“江苏省食品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食品智能制造装备工程实验室”、“农业部蔬菜脱水加工技术集成基地”等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创制超声、红外、磁场三个系列新装备20多台套,有力支持了相关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的开展。

科研项目:共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科研项目70余项,列举承担的部分代表性课题如下:
一、多物理场在食品生物制造中的应用研究(列举14例)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原位实时光谱技术的扫频超声促进蛋白酶解反应分子机制研究(31471698)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蛋白质扫频超声预处理促进其酶解反应的机理及控制机制研究(31071502)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脉冲强磁场作用下食源性致病菌细胞凋亡及其生物学窗效应发生机制研究(31271966)
4. 国家863计划:高生物利用度蛋白制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2013AA102203)
5. 国家863计划:基于脉冲多频模式超声辅助酶解和酶膜耦合的麦胚降血压肽制备技术研究(2007AA10Z321)
6. 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子项:高纯度功能肽制备集成技术研究(2007AA100404),
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食品高效传质传热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2016YFD0400303)
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用菌功能成分提取分离及高效利用技术”(2008BADA1B06)子项:提取设备研制及提取技术研究
9.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珍稀真菌高值利用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子项(2012BAD36B05):桑黄菌的超声辅助发酵技术及装备
10.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专项课题:麦胚油提取和麦胚多肽制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03071-5)
11.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玉米多肽制备关键技术产业化及多肽饮料的开发(2010GB2C100158)
12.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油脂饼粕功能多肽生产关键技术及其产品开发(BA2008100)
13.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重点项目):智能化绿色高效食品超声波生物制造装备开发(BE2018368)
14.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重点项目):油脂饼粕固体发酵制备多肽生物饲料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BE2016355)

二、多物理场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的应用研究(列举10例)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超声胁迫下鲜切紫甘蓝体内酚类物质的多层积累及其生物学机制研究(32072353)

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农特产品低损清洁技术装备研发(2018YFD0700100)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果蔬干燥的低成本绿色预后处理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2017YFD0400901)
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催化式红外发射器创制及农产品红外加工技术合作研究(2017YFE0105300)
5.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专项课题:长江流域等三区域稻谷储藏技术设施研究与示范”(201003077-1)
6.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基于红外干法杀青的脱水蔬菜节能生产成套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应用(BA2016169)
7.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重点项目):香葱绿色节能脱水加工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BE2019366)
8.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分:脱水蔬菜的红外杀虫灭菌技术及装备开发(BE2011382)
9. 江苏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高品质稻谷红外辐照杀虫防霉技术及装备开发(BZ20125052)
10.江苏省重点国别及机构产业技术合作项目:催化式红外发射器及其在农产品干燥中应用的联合研发(BZ2017034)

成果获奖:一、科学研究获奖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6项;作为共同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4项:

2021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9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2016-2017年度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类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7年中国专利优秀奖,排名第一
2016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2016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4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4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
2013年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3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5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3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2001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1999年国家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2007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优秀奖,排名第一
2009年第四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优秀项目奖,排名第一
201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2006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
2006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五
2006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名第五

二、教学成果

1.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2020年国家级本科一流课程,排名第1

2.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2008年国家级精品课程,排名第1
3.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2012年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排名第1
4.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2008年江苏省精品课程,排名第1
5.食品机械与设备,2014年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排名第1

6.食品色彩化学,2018年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排名第1
5.食品工程仿生学,2020年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排名第1
6.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跨学科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践,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
7.“重交叉、宽视野、强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
8.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能力的提高与国际化视野拓展,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2
9.“创造学”教学与创造教育的实践,2000年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4

三、学生培养获奖

2021年“建行杯”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选拔赛暨第十届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高教主赛道二等奖

2018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四届“建行杯”国赛选拔赛暨第七届“花桥国际商务城杯”省赛二等奖

2017年第十五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2015年第十四届“挑战杯”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2001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2000第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2018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四届“建行杯”国赛选拔赛暨第七届“花桥国际商务城杯”省赛二等奖
2017年第十五届中南谷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挑战杯”全国竞赛江苏省选拔赛特等奖
2015年第十四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全国竞赛江苏省选拔赛一等奖
2016年“创青春”速度中国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
2016年“中国青创汇”全球华侨华人青年创梦工场三十二强项目优胜奖
2010年第17届CIGR(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世界大会Armand Blanc奖

知识产权:授权发明专利101件、软件著作权8件、实用新型专利19件。2017年1项专利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
主要论著:

发表论文1004篇,其中被SCI收录457篇(他引7,591篇、h-index 50)、EI收录110余篇。2011年以来,在声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JCR一区,2021年IF7.491)发表论文62篇。

出版论著教材10部。在食品物理加工方面出版著作三部:《食品物理加工技术及装备发展战略研究》(科学出版社)、Advances in Food Physical Processing Technology(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Advances in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Springer Nature Singapore Pte Ltd. and 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

代表性著作/教材:

(1)《生物资源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安徽科技出版社,2000.6),独著,获第十四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和第五届安徽图书奖二等奖;

(2)《食品色彩化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3),主编,“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3)《食品工程仿生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2),独著,获国家科学出版基金资助、“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4)《食品机械与设备》(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第一版、2011.6第二版),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学生培养:1、在读硕、博士、博士后人数
在读硕士16人;
在读博士11人;
在站博士后5人。
2、已毕业硕、博士、博士后人数
已毕业硕士137人;
已毕业博士51人;
出站博士后44人。
更新日期:2022.03.16

Copyright  2020-2021 江苏大学食品物理加工研究院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      邮编:212013